春秋战国时期,养士之风盛行。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,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。
网络配图
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,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,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。而孟尝君来者不拒,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,号称“食客三千”。
当时,秦昭襄王求贤若渴。听说孟尝君的名气,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。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,竟然心动了,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。著名的舌辩之士苏代(苏秦的弟弟)劝阻后,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。不过,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,并任命他为相国。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,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,肯定会“先齐而后秦”。秦昭襄王不得已,罢免了孟尝君,并将其软禁起来。
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,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。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,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。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,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。这时,一个门客自告奋勇“替君解难”,学狗打洞,钻进了秦昭襄王藏宝物的仓库,偷出了这件狐白裘。最终,秦昭襄王听从妃子的劝说,同意放孟尝君回国。
孟尝君被释放后,担心秦昭襄王反悔,便隐姓埋名、星夜兼程出关。赶到函谷关时,已是半夜了。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,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。这时,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,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。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,便打开了关门,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。等到追兵赶来时,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。这个“鸡鸣狗盗欧艺娱乐登录”的故事,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。
网络配图
其实,在他的众多门客中,还有不少见利忘义、心狠手辣之徒。当齐湣王听信谗言、免去孟尝君职务时,门客纷纷离去;而当孟尝君恢复职务时,他们又一个个回来了,而且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孟尝君路过赵国时,当地人听说孟尝君名声很大,纷纷出来围观,但看到他后大为失望:原以为孟尝君是一个魁梧的大丈夫,没想到只是一个瘦弱的小男人啊。孟尝君听到后恼羞成怒,而他的那些随行门客居然当场砍杀几百人……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说:“君子之养士,以为民也。”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,是为了百姓的利益。然而,“孟尝君之养士也,不恤智愚,不择臧否,盗其君之禄,以立私党、张虚誉,上以侮其君,下以蠹其民,是奸人之雄也”。这样的养士行径,不值得颂扬。
当然,孟尝君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为了一己之私利,不顾国家利益。齐湣王任用秦国逃亡将领吕礼为相国,孟尝君为了达到排挤吕礼的目的,竟然写信给秦国相国魏冉欧艺娱乐登录,要他率军攻打齐国。
孟尝君做的最为出格的一件事,是在齐国面临生死存亡时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。公元前286年,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之后,南侵楚国,西侵三晋,甚至想灭掉周天子取而代之。燕昭王则抓住这个机会,命乐毅为统帅,联合秦、魏、韩、赵等国一同进攻齐国,攻占齐国70余城,甚至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。齐湣王出国逃亡,被楚将淖齿所杀。这个时候,孟尝君在哪里呢?
网络配图
原来,齐湣王灭宋后,打算除掉孟尝君,孟尝君便跑到魏国,被魏昭王任命为相国。燕国进攻齐国时,他奉命联合秦、赵等国同燕国一同讨伐齐国。也就是说,齐国差一点被灭亡,其实有孟尝君的“功劳”。
孟尝君重视人才,不拘一格,本无可厚非。但作为一个大臣,为什么选人才其实更为重要。总的来看,选拔和重用人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,而不是沽名钓誉,更不能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欧艺注册:www.cn2347.com